興趣嗜好

跳至

首頁
1

尾頁
   0


複式洋房

積分: 105


1#
發表於 23-12-16 18:35 |只看該作者
本帖最後由 Stargazy 於 23-12-16 18:35 編輯

在會診期間,筆者曾經見過一位社交媒體的KOL,她在社交媒體的 post 都是笑容滿面和散發出正能量,每個post都吸引大量的like和 粉絲支持,可是她發現在一個人獨處的情況,尤其是在夜闌人靜的時候,她就判若兩人會出現抑鬱症狀和自殺念頭,要解釋她的現象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「微笑抑鬱症」?

微笑抑鬱症 (Smiling Depression) 這個名詞首先出現在1959年精神分析大師Frieda Fromm-Reichmann的論文當中,它的定義是:「在他人面前展現出很開心,但在內心卻承受着抑鬱的症狀!」也有另一個定義就是:「有抑鬱問題,但成功將問題隱藏!」換言之,患者表面看起來非常快樂,但其實內心很抑鬱。微笑抑鬱症現階段並未歸納為一種精神疾病,因此在《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》(DSM-5) 當中並沒有這個診斷,在臨床方面,這個現象有可能被歸類為「非典型抑鬱症」(Atypical Depression)。

典型抑鬱症患者是表裡一致,即是外表和心裡同時也是抑鬱狀態,可是微笑抑鬱症卻是表裡不一,即是表面笑面迎人,但內心卻是鬱鬱寡歡。微笑和抑鬱又如幣之兩面,兩個完全不同的對立面卻同時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,那麼我們能否用心理學去解釋這個現象?

根據精神分析(又稱心理分析),我們每個人都會採用不同的心理防衛機制 (Defense Mechanism),微笑抑鬱症患者就是採用了微笑作為防衛機制去掩飾心中抑鬱。在意識層面他們在微笑,但在潛意識層面他們在哭泣。外在世界的壓力能引發抑鬱情緒,當情緒湧現時,微笑抑鬱症患者的抑鬱情緒並不是消失了,而是被壓抑,把自己的真實情感隱藏到潛意識。當到達一個臨界點,最終他們也會像典型抑鬱症那樣,出現嚴重的抑鬱病徵或自殺向。

此外另一位精神分析大師 Donald Winnicott 曾經提出真我 (True Self) 和 假我(False Self) 的理論,由於現今科技先進,社交媒體已經成為每個人生活的一部份,可惜不少人在社交平台失去了自我,他們只是報喜不報憂,換言之,在社交媒體展現的的可能是假我,而不是他們真實的一面(真我)。

治療微笑抑鬱症的方法,首先就是要自我覺察,辨識及了解內心的的真實情緒,然後選用合適的藥物或心理治療。病向淺中醫,當懷疑自己有這個情況,或情緒出現惡化,或萌生自殺念頭,應立即尋求專業人士協助!


By 林震醫生


首頁
1

尾頁

跳至
你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入 | 註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