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由講場

跳至

首頁
12

尾頁
   0


禁止訪問

積分: 7601


21#
發表於 07-4-1 22:34 |只看該作者

Re: (報紙) 追星狂徒楊XX的報道.....(是劉德華先邀請楊女迷戀她的)..........唉!痴線!
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


複式洋房

積分: 314


22#
發表於 07-4-1 23:07 |只看該作者

Re: (報紙) 追星狂徒楊XX的報道.....(是劉德華先邀請楊女迷戀她的)..........唉!痴線!

簡直係讀壞書
公義使邦國高舉(箴14:31)


大宅

積分: 1529


23#
發表於 07-4-1 23:50 |只看該作者

Re: (報紙) 追星狂徒楊XX的報道.....(是劉德華先邀請楊女迷戀她的)..........唉!痴線!

我讀書不多而又不太理解楊XX的報道解構,但我只知牛唔飲水又點按低牛頭飲水呢個道理,劉德華每隻CD演唱會等我都盡自己能力去支持,唔通到我破產就攞D單叫佢回水呀?老豆死咗就發哂癲要人付責呢個係咩世界 ?-( ?-( ,點解唔問吓人自己做過D乜攪到老豆自殺,
BK已替閣下刪除簽名檔內容,煩請自行檢視,頭像,頭銜,暱稱,如帶有廣告或宣傳推介成份,應立即修改或刪除,否則可被封鎖戶口,謝謝合作


伯爵府

積分: 15536


24#
發表於 07-4-2 00:08 |只看該作者

Re: (報紙) 追星狂徒楊XX的報道.....(是劉德華先邀請楊女迷戀她的)..........唉!痴線!

AGREE!!!

我唔係劉華fans, 不過佢d歌種又唔係得佢一個人唱, 點解個"羊係豬"係都要選劉華丫, 佢分明痴左啦, 擰佢去填海就差唔多!

weima 寫道:
呢位作者講既係理論上成立,明星工業的存在,就是邀請受眾去迷戀明星,所以先會有明星同粉絲的關係存在。但稍為有理智的人,都必能分清楚現實與想像,正如餐廳內的菜譜印滿美味菜肴的照片,這個菜譜的文本,潛台詞就是邀請人去食,但大前題是受到社會的制約,食完要付錢,一個人不能吃完霸王餐之後就說因為餐廳先邀請他去吃,所以理氣直壯地吃完不用付錢。明星與fans的關係同時也受到社會有形無形的制約,楊麗娟的行為明顯就是已經陷入瘋狂。

這家人很明顯就是分不清楚現實與幻想,劉德華唱情歌是對著幾千百億人唱,不是單獨為楊麗娟唱,但這位小姐就偏偏以為劉德華是單獨對她唱,所以華仔在這十數年來對她講了千言萬語,但她卻無機會獨訴心曲!?她明顯就是心理同精神都有問題。發生了這樣的事,不怪她本人,卻要怪「劉德華文本」甚至明星工業,理據實在相當牽強。香港、歐美等富裕國家一樣有瘋狂fans,蘭洲雖然貧窮,但又不見大部份蘭洲人都會如此瘋狂追星?

如果這樣的說法都成立的話,以後有人打劫,責任在於香港社會貧富懸殊底下財富分配不均現象的矛盾;虐老問題,歸究於新舊文化衝激傳統失衡現象的反思,個人絕對不需付上最大責任。這樣的所謂研究或分析,於世何益?


別墅

積分: 891


25#
發表於 07-4-2 00:23 |只看該作者

Re: (報紙) 追星狂徒楊XX的報道.....(是劉德華先邀請楊女迷戀她的)..........唉!痴線!

其實我都覺得呢篇野寫得幾好..
有明星既出現~先會有fans~
而佢地係會特登令到fans對佢地有遐想..
如果唔係d明星拍拖洗咩收收埋埋~

my2cents 寫道:
希望唔好俾人鬧, 我覺得篇文部份內容寫得唔錯 只係作者誇大楊是受害者而造夢工場像要為事件負責等言論, 及多次加插楊入文內博出位. 佢迴避左楊母女係痴線呢個事實. 佢咁講大陸咪隨時要禁明星文化, 尤其作者所講的偏遠地方, 否則D人short晒, 邊個負責?

楊女知道有fans支持自己, 下次來hk, 一定先去中大搵作者帶佢去見劉德華同拿50萬賠賞 :tongue: :tongue: :tongue: 學作者咁講, 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,某程度上,是作者先邀請楊女來香港找他的

[quote]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,某程度上,是劉德華先邀請楊女迷戀她的。
[/quote]


伯爵府

積分: 16332


26#
發表於 07-4-2 01:19 |只看該作者

Re: (報紙) 追星狂徒楊XX的報道.....(是劉德華先邀請楊女迷戀她的)..........唉!痴線!


文章寫得幾好!

大家請留意,作者不是說那位有血有肉的「真人『劉德華』」,而是說由傳媒做出來那做「符號『劉德華』」。


piggybank 寫道:
作者在文內說明:
[size=medium]我這裏所指的劉德華,並不是他肉體的真人本身。在後現代社會裏,明星是一個文化現象,一個由造星工業和傳媒再呈現出來的一個文本(startext, 源自RichardDyer)。意即,劉德華這個符號一出現,如喊其名字,或看到廣告肖像,所連繫的一堆想像和意義。


明報
P04 | 周日話題 | By 卉芸 2007-04-01

迷死人

誰叫你這麼投入這個夢?

沒有。一個也沒有。

傳媒報道蘭州歌迷楊麗娟一家三口為劉德華家破人亡事件,只一味怪責那個家庭。

心理異常,行為偏差,精神有問題。

但我卻認為,今次事件倒過來說,是一個極端的案例,暴露出「明星」這文化現象的內部矛盾。

明星,是一個造夢工程。它主動吸引歌迷,令歌迷對偶像產生像戀情一樣的非理性關係,一種虛擬的親切感和忠誠感,好讓歌迷在下一張大碟,下一次演唱會,下一場電影,繼續購票入場。

投放了情緒,投放了金錢,歌迷過火了,命也賠了,造星者卻指摘:誰叫你這麼投入這個夢?

文:卉芸

假如,蘭州女歌迷楊女,如願以償和偶

像劉德華單獨會面十分鐘,對白會是這樣:

場境一

楊:你這樣走近我,你與我真情相遇

劉:我是在等待一個女孩,一段情默默灌溉

場境二

楊:你是我心中的唯一,今生的最愛

劉:一輩子,多麼難,也許我們不可能相愛

場境三

楊:見不到劉德華,就終生不嫁

劉:情意將摯誠歲月內磨練,紅塵裏相愛無奈差一線

場境四

楊:我等了你十三年,一輩子的也犧牲了

劉:好好的一份愛啊怎麼會慢慢變壞楊女最喜歡三首劉德華的歌(1、4〈冰雨〉,2〈等妳忘了我是誰〉,3〈鴿子情緣〉)我細讀它們的歌詞,赫然發現,內裏根本是回應楊女的癡情。那種執迷程度,過之而無不及。楊父以死控訴劉德華的負心,劉德華的歌詞裏,一樣充滿拿性命來回應愛情創傷的畫面: 「用血寫…… 寫我一生痴…… 我用死斷絕懷念」( 〈鴿子情緣〉)。

試想像,楊女細聽劉德華的歌曲,她每天就是被教育如何向劉德華投放感情,是死心塌地式的,癡戀絕望式的,甚至是自殘式的。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,某程度上,是劉德華先邀請楊女迷戀她的。

劉華不是真人明星不過文本

我這裏所指的劉德華,並不是他肉體的真人本身。在後現代社會裏,明星是一個文化現象,一個由造星工業和傳媒再呈現出來的一個文本(startext, 源自RichardDyer)。意即,劉德華這個符號一出現,如喊其名字,或看到廣告肖像,所連繫的一堆想像和意義。

所以,若你反駁,劉德華主唱的歌曲的歌詞,並不是由他創作,所以他毋須為這些歌詞產生的效果負責,那是誤解明星現象的運作。依附在明星符號上的意義,是跨界別跨文本的。劉德華唱的歌曲,他演的戲,他接的廣告,他接受訪問時的言論,甚至他的緋聞,真真假假,在歌迷的心中都會交錯成一個明星文本,才是大眾心目中的明星形象。

明星以論述形式(意義組群)出現,一個明星可以有多個論述狀態。例如,劉德華可以是「勤力有上進心」(我們都知道他工作辛勞不偷懶),但楊女投入的,肯定是「情聖劉德華」的論述(那個在《天若有情》裏開機車的浪子)。

挑起歌迷心癮繼續消費

不止劉德華,大部分明星最賣錢的論述,都是「情人」論述。異性戀包含的非理性元素,和明星現象的造夢工程不謀而合。異性戀包含覑非理性渴慕,專一,忠誠和犧牲,讓明星效應更暢銷。歌迷的尖叫,群眾對明星多年追隨,花掉大量金錢買無實用價值的物品(如簽名,相片),至令明星衍生的財富,超越個別產品的價格。這個,就是所謂造夢工程裏,所謂夢的金錢效應。

所以,歌迷對明星的癡戀是受鼓勵的,正如煙草商希望煙民上癮;賭場希望客人沉迷賭博;瘦身公司希望你自我形象低落一樣。促銷明星,必須令歌迷患上心癮,一種不能自拔的沉溺,歌迷才會繼續消費。所以,歌星在演唱會上,會鼓勵歌迷尖叫,會說那種肉麻的話: 「我愛你懐,你懐又點呀?」

關鍵是,虛擬的愛情,本身是真亦假時假亦真。誰能畫一條黃線,叫歌迷止步?有沒有任何一張唱片在包裝上印有警告字句:「本產品內的所有歌詞都不代表歌手立場」;有沒有任何明星敢向觀眾說: 「我賣藝不賣心?我只係一件商業產品」。造星者想maximize 歌迷的情感投入來製造盈利,「歌星用家」(歌迷)就要懂得保護自己,或許消費者委員會是時候審視一下歌星宣傳是否誤導了。

歌星文本的殺傷力,對不同歌迷有不同程度.在已發展的後現代社會,歌迷的心靈可以是硬的。香港人對傳媒的「medialiterarcy」(傳媒素養)頗高。我們消費傳媒,已知道何時動真情,何時動假意。所以,對唱片公司付費聘請「歌迷茄哩啡」,我們只會一笑置之,也鮮會傾加蕩產追星,因為香港人知道明星背後畢竟是一盤生意。

再者,香港人較容易窺探歌星工程背後的人工建構性,香港的一個劉德華歌迷若像楊女般希望和劉德華見面十分鐘,並非不可能。歌迷只要長時間跟隨明星,取得明星和唱片公司的信任,甚至加入歌迷會幹部,和明星親近是有可能的事。我有幾個朋友,分別是多年的草蜢和張學友歌迷,他們和明星的關係已像朋友。諷刺是,愈接觸歌星,愈看到他們的真人,跟明星文本的差異,也就削弱了明星的魔力。

今次悲劇的其中一個成因是,楊女來自蘭州不是北京,是內地人而不是香港人。

報章表列內地歌迷的瘋狂行為,無獨有偶,都是來自偏遠鄉鎮。有四川歌迷為陳慧琳露宿自殺;有湖南少年為周杰倫服毒自盡;亦有武漢歌迷為謝霆鋒跳河。他們未能透過合理花費和合理時間,滿足親近明星的欲望,以至用死相諫。

楊女來自的蘭州,是中國最貧窮的城市之一,可以想像,在發展中的地區,人們的media literacy 相對較低,仍然停留在「相信傳媒」的階段,他們較易墮入歌星迷陣,真心相信,歌星對歌迷真心一片。這樣,才能解釋為何楊女,以至她的成年父母,都一起怪責劉德華是負心漢,他們相信「明星劉德華」就是劉德華本人,他本人在歌曲裏在電影裏承諾過愛護女孩子,厚對女歌迷,而真正找上劉德華本人,發現他未能兌現其明星文本所許下的承諾,是他「道德上」有問題。

簡單來說,楊女錯讀startext 作person。

以為明星文本就是明星本人。

楊父在遺書痛罵劉德華: 「是你把我逼死的,逼這個家出事,造成悲劇的,你不講起碼的人情世故,沒有良心……我再不忍心看孩子痛苦,決定以死抗議,我死了,你劉德華還要見我孩子,不然死不瞑目……」我唯有再借劉德華明星文本的內容,慰楊父在天之靈: 「太多痴心到最後,就連是悲是喜分不清……等妳忘了我是誰……我們才能見一面,因為傷心人,難免會後悔,反反覆覆愈陷愈深。」《鴿子情緣》)

延伸閱讀:

Dyer,Richa rd(1979).Stars.London:BFI Publishing.

Gledhil,Ch ristine(ed.)Stardom:Industry of Desire.London:Routledge.

作者簡介:在中文大學傳播學院念哲學碩士時,以「文化代言人的馴化:周潤發的個案」為論文題材。少女時期曾經迷過郭富城,中女時期迷周潤發(所以寫鰦篇論文),而家幾迷龍應台。


伯爵府

積分: 16332


27#
發表於 07-4-2 01:25 |只看該作者

Re: (報紙) 追星狂徒楊XX的報道.....(是劉德華先邀請楊女迷戀她的)..........唉!痴線!

你可能誤解了,原文作者所指的「劉德華」並不是指那有個有血有肉的真人。

『我這裏所指的劉德華,並不是他肉體的真人本身。在後現代社會裏,明星是一個文化現象,一個由造星工業和傳媒再呈現出來的一個文本(startext,源自Richard Dyer)。意即,劉德華這個符號一出現,如喊其名字,或看到廣告肖像,所連繫的一堆想像和意義。』

beverly@mimi 寫道:
篇文勁長,我節錄如下,原文請去明報網站看。

傳媒報道蘭州歌迷楊麗娟一家三口為劉德華家破人亡事件,只一味怪責那個家庭。

心理異常,行為偏差,精神有問題。

但我卻認為,今次事件倒過來說,是一個極端的案例,暴露出「明星」這文化現象的內部矛盾。

明星,是一個造夢工程。它主動吸引歌迷,令歌迷對偶像產生像戀情一樣的非理性關係,一種虛擬的親切感和忠誠感,好讓歌迷在下一張大碟,下一次演唱會,下一場電影,繼續購票入場。

投放了情緒,投放了金錢,歌迷過火了,命也賠了,造星者卻指摘:誰叫你這麼投入這個夢?

楊女最喜歡三首劉德華的歌(1、4〈冰雨〉,2〈等妳忘了我是誰〉,3〈鴿子情緣〉)我細讀它們的歌詞,赫然發現,內裏根本是回應楊女的癡情。那種執迷程度,過之而無不及。楊父以死控訴劉德華的負心,劉德華的歌詞裏,一樣充滿拿性命來回應愛情創傷的畫面:「用血寫……寫我一生痴……我用死斷絕懷念」(〈鴿子情緣〉)。

[size=large]試想像,楊女細聽劉德華的歌曲,她每天就是被教育如何向劉德華投放感情,是死心塌地式的,癡戀絕望式的,甚至是自殘式的。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,某程度上,[size=x-large]是劉德華先邀請楊女迷戀她的。

跟著我無睇址下面的文章了!

作者係:中文大學傳播學院念哲學碩士 .......大概望到的!

首頁
12

尾頁

跳至